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全国景区、博物馆都在陆续恢复对外开放,文旅部也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同时未来还将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满足新消费需求。
全国已有3714家A级景区恢复营业
高政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广大群众的文旅消费热情也在不断地恢复和高涨。目前的工作要做好“有序开放”,坚持精准有序扎实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坚持分区分级原则,分别对旅游景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博机构都制定了开放指南或者指导意见,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所。”
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总体运行平稳,未出现疫情异常情况。高政对此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旅游景区开放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管理,抓好防控措施的实施和精准复工。一是坚持分区分级,精准恢复开放原则,避免“一刀切”,坚决落实好在所在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序开放的总体要求,推进低风险、中风险地区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精准有序开放。二是深入摸排地方执行《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各项规定情况,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做好应急预案,严控景区开放人数,重点防范游客集聚带来的隐患。三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点对点的调控,指导地方及时应对舆情社情,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于推进博物馆复工和有序对外开放。高政表示,截至3月15日,陕西、上海、四川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其中19家一级博物馆恢复开放,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要求,制定指导意见与操作指南,加强防控措施,普遍采取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语音讲解、数字导览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博物馆建设项目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西藏博物馆、浙江平湖市博物馆新馆、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项目已经复工。各地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工地现场和工作人员驻地封闭管理,施工人员信息登记,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平稳。
文旅部开设网络课程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对文旅企业影响很大,高政对此表示,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扶企业”,积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据高政介绍,首先是印发了《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下发了《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在文旅部官网上设立了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专栏,开设了红色旅游云课堂、乡村旅游面对面直播课堂、旅游景区云课堂和文旅产业云讲堂等网络课程。同时,积极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研判疫情影响,深入了解企业的政策需求,及时与发改、财政、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并得到大力支持。目前,财政、金融、税收、社保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惠及到文旅企业。此外还有稳步推进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已就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在省域内有序恢复经营活动做出部署,各地已陆续恢复辖区内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
未来发力数字文旅产业满足新消费需求
本次疫情推动了云旅游、云娱乐、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的发展,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对此,高政表示,目前,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同时,高政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数字文旅产业也被各地越来越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政强调,下一步准备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一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帮扶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二是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业态,鼓励创业创新。三是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四是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