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博物馆看一场非遗传承人带来的表演,在无锡市惠山古镇跟随非遗传承人捏一个泥人,在宿迁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通过多媒体、实景、真人表演等形式品一品浓浓酒文化……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首批江苏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出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无锡市惠山古镇、苏州太湖园博园、张家港市凤凰山景区、南通市唐闸古镇汤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等10家单位入选。这些地方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好去处的同时,也让非遗得到了创新传承,为文旅融合丰业态、添精彩。
明确发展方向
如今,人们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更追求“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体验,体验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已然成为旅游新亮点。
为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2020年12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江苏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申报提出6条要求,包括要有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入驻,具有固定的非遗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场所,长期坚持开展非遗旅游体验活动等。这些要求为江苏发展非遗旅游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江苏各地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南京、徐州、苏州、宿迁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均指出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苏州太湖园博园把老百姓身边的非遗凝练出“光耀历史的一刻、市井生活的一天、岁时节令的一年、人生礼仪的一生、生态苏州一城”的“五个一”观展体验,采取数码虚拟游戏、3D打印、现场技艺表演等方式,将苏州非遗十大类别项目、691件非遗展品全景式呈现。“景区还有4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4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每年开展数十场非遗活动。自2016年开园以来,景区已吸引游客超过300万人次,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打开了新窗口。《办法》出台后,景区不仅可以对标找差距,有针对性地提高非遗旅游供给质量,更重要的是让景区非遗旅游发展的力度和质量有了方向。”苏州太湖园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园博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灵芝说。
宿迁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每年会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拜师仪式及师带徒活动,在不断强化技能水平的同时,非遗技艺也得以延续。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办法》为非遗旅游特色项目打造提供了方向、给出了标准,有利于景区对照标准打造相关项目,推动景区特色化发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
深化文旅融合
江苏设立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初衷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设计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旅游体验产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从这一初衷出发,各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通过定期举办体验活动、设置研学课程、推出文创产品等方式让非遗走进景区,深化文旅融合。
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是一个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主题展馆,为了进一步促进非遗旅游发展,该馆成功打造了IP形象人物“恒大师”,以“恒大师讲故事”的方式,介绍香醋工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邀请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1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每个月会在馆内的作坊工作20余天,其间,除了做自己的手艺,还不定期为市民、游客授课、宣讲、展演。苏州太湖园博园则开发了碑拓、苏扇、苏绣等10门非遗体验课程,截至2020年10月,该景区已累计开课逾300课时,累计接待学员约8000人次,其中适合成年人的非遗研学活动累计接待学员约3000人次。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开设了自己的作坊,他说:“有个大学生看到我的彩扎,暑假特地跑来学了半个多月,自己会扎基础款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门手艺,我感到很开心。”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找到促进非遗旅游发展的恰当途径,从不同角度扩大非遗的传播力度,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非遗走进生活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京绒花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的作坊里,21岁的学生严鑫正在学习制作扎绒花。“我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学习扎绒花。早在几年前,就有非遗传承人到我们学校来授课,后来我在电视剧、生活中都能看到绒花,就想学学看。现在喜欢上了绒花,想一直从事这个行业。”严鑫说。
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非遗处)处长王慧春介绍,目前,宿迁已推动剪纸、旋木雕、泥面塑等非遗项目与15家旅游景区结对,签订入驻协议,建设非遗体验基地,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此外,该市还通过组织非遗展示活动,为节假日营造文化氛围,并组织非遗进社区设立工坊,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推动非遗融入民众、融入生活。
苏州博物馆、网师园、狮子林等知名景点收纳其中,土特产商店、特色餐饮店应有尽有……2020年6月,苏州首个线下非遗共享店——“非一般的甄选铺”开门迎客。何为共享店?简单来说,就是多个品牌共享同一间店铺。该店采用“一周掌柜”模式,每周都会进行品牌(项目)更换,“掌柜们”需要通过“线下展售+线上直播”的方式,轮流推介苏州非遗产品。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和工艺美术(丝绸)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商品销售对于拓宽非遗传播路径、增强非遗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苏州非遗产品还将在更多平台上线,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形成以消费促进非遗传承、以非遗传承成果刺激消费的良性循环。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李良武认为,只有让非遗活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赋予其新的活力。近年来,镇江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开展非遗进社区等“六进”活动,打造社区和学校第二课堂,鼓励普通市民参与具体项目制作和表演。“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非遗项目露出‘庐山真面目’,回归百姓身边,既让非遗传承更接地气,也为社区增添文化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邰子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