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神农架林区、黄冈市英山县、宜昌市远安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等5家创建单位喜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加上去年创建成功的武汉市黄陂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和宜昌市夷陵区,湖北省目前已有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全域统筹规划、全域整合资源、全域系统营销、全域共建共享”为重点,大力推进湖北省全域旅游发展。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各部门密切协同,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新示范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取得了较好成效。
全域旅游助力“疫后”重振
自湖北省2019年举办首届“花点时间,惠游湖北”——全省全域旅游惠民大行动以来,今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又启动了“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全省近400家A级景区免门票对全国人民开放。截至12月中旬,全省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63.79亿元,在今年疫情、汛情的双重考验下,全域旅游为“疫后”重振的湖北打了一剂及时的强心针。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也纷纷响应,如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把全域旅游作为“疫后”重振的首要抓手,3月25日景区恢复开放后,“五一”前免门票政策随之出台,同时拿出100多万元,奖补旅行社等旅游企业;6月,出台“周三免费游”等政策;11月,出台“跨年政策”,即散客只需花10元就可获赠2021年旅游年卡;旅行社带团到神农架,可获现金及明年门票奖励等。这些政策成效明显,仅十一期间,神农架接待省外游客占比就超过了五成,自“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启动以来,神农架全区游客入园量已突破200万人次。
全域旅游助推扶贫攻坚
湖北省8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5家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家曾是省级贫困县,其中英山县还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这些地方通过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互融互促,利用土地流转、岗位就业、发展种养业、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带动几十万人吃上旅游饭,帮助数十万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2019年4月,英山县以综合贫困发生率0.15%的成绩通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被湖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英山神峰山庄创新发展“旅游+有机农业+文化+康体养生经营”模式,荣获全国产业扶贫“十佳典型案例”“第二届中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总经理闻彬军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入选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通山县通过规划审批、土地优化配置、乡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法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让景区专注发展游览、度假、娱乐等项目,周边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便利店、特产店满足其他旅游需求,两者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利益共享。在景村协调发展模式带动下,涉旅农户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是全县农户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2019年通山获评“全省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单位”。
全域旅游助涨幸福指数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发展全域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式。湖北省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远安县通过把县城建成客厅,将集观光休闲、康体养生、农业展示于一体的田园景观引入城市空间;把集镇变成展馆,实施农房提标工程,将集镇建成文化展览地和旅游体验地;把农村绘成风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收通豁、码整齐、扫干净”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用道路串联全域,按照旅游景区标准推进城乡道路景观化,建成集城乡绿道、马拉松赛道、风景廊道、自驾游道于一体的旅游风景道400公里,通过努力将社区变景区、农田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带旺了乡村人气,改善了社会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典范。利川市出台一系列鼓励民宿发展的政策,对农民给予40%的房屋改造补助资金,对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项改建补助上浮20%,并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的配套补助,同时完善民宿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组建文艺健身队,配备文体活动器材,建起农家书屋等,不仅支持了利川民宿旅游发展,还改变了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民宿村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及民宿旅游服务文明公约,多形式开展民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村民文明素质及服务技能明显提高。通过民宿经营活动,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转变了农民创业就业结构,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实现了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加快了农民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湖北省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有效带动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起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效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