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人 允许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礼。不同程度地保存年龄结群制度。主要从事畜牧业,内陆居民仍过半游牧生活。居住在谢贝利河和朱巴河中下游的哈维亚人和萨布人以农业为生。沿海地带的居民从事渔业或食盐贸易。
东北非索马里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人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肯尼亚东北部和吉布提东部。属黑白混血 。按地域分为北 、中 、南 、西4部分 , 包括伊萨人 、格里人、伊沙克人、米杰廷人、哈维亚人、萨布人、欧加登人和迪尔人等支族。使用索马里语 ,分多种方言 ,属闪-含语系库希特语族东支。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陆山地和丛林地带的居民仍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地理因素。索马里海盗出没的海域,位于红海、阿拉伯海以及印度洋的交汇处,这一地区由于苏伊士运河和能源通道的原因,业已成为全球海上运输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换言之,海盗不愁没“买卖”可做;同时,这里海情十分复杂,不仅航道狭窄(尤其是红海一带),而且周边沿海地区港汊密布,客观上有利于海盗得手后迅速脱身和隐藏。
经济因素。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对海盗而言,只要手里握着刀把子、枪杆子、炮筒子(其经常装备有肩扛式火箭弹),那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商船(一般不允许商船配备武器),以及船上手无寸铁的船员和乘客,就只能在武力威胁下乖乖的“停船受检”,任由其疯狂的劫掠。一趟“买卖”做下来就有可能发笔横财。对于这些饱受战火涂炭的索马里人来讲,与其困饿而死或坐等国际社会那点可怜巴巴的援助,还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生产自救”哩,于是这样的思维结果便是:兄弟们,抄家伙给我上!
历史因素。自古以来,印度洋尤其是“东非-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就是强人出没的“海盗天堂”。古代阿拉伯传说中的著名海盗辛巴达(他的故事已多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就曾活跃于此地;而到了近代,以劫掠商船和贩运奴隶、香料、象牙为生的阿拉伯海盗,更是在这一地区横行达数百年之久。位于坦桑尼亚外海的桑给巴尔岛,在历史上就曾经长期沦为阿拉伯海盗隐匿财宝、转运奴隶和货物的重要基地。甚至一直到今天,仍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希望在这里找到那些传说中被隐秘深藏的巨额财宝。
政治军事因素。索马里的内战已持续多年,为内政所困扰的中央政府对于本国海盗的打击可谓力不从心。而其周边国家诸如厄立特里亚、吉布提、也门等,无论国力军力都比较弱小,其海军力量更是不值一提,换言之及这些邻国想帮助索马里剿灭海盗也有心无力啊
相关推荐: